導語:互聯網革新之路上,撲面而來的技術和思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它讓用戶和服務提供者更加透明的進行互動和對接。于是,在這個時代開始涌現出了一批O2O家教對接平臺,他們的興趣則在于要解決師生與傳統教育機構矛盾現狀的理想上。
當美甲可以不用再去店鋪了,當保養愛車可以不用再去4S店了,當shopping可以放心的在網上購了,當尋找家教可以直接線上進行師生匹配了……無論是創新者,或是傳統的1對1課外輔導機構,他們是如何在互聯網時代下尋求新的機遇,進行不斷自我變革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王偉寧(365好老師創始人兼CEO)
環節切片化可將教育效果達到極致
我認為O2O家教平臺的主要競爭對手還是傳統的培訓機構,一旦傳統培訓機構縱身跳到在線教育,那我們這些互聯網教育創業者的機會就甚少了。
365好老師目前聚焦K12應試科目O2O輔導這個領域中,不做線上一對一。互聯網在做的事是將律師、教師、醫生一點點和服務對象對接起來,O2O的演進是基于個人信用的完善,他在塑造整個社會的信用。
互聯網能做的就是給老師一個平臺,讓他在這個平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主流,自己定價,真實付費的用戶給他評價,而招生、線下教學服務還有課后評價都可以依托于類似365好老師這樣的平臺完成。
未來1對1課輔行業的兩個變化
現在的孩子認知習慣、知識獲取方式變得更加個性化,老師和孩子、家長的溝通方式必然要發生變化。為什么不能說所有的教育教學都搬到線上,因為人和人面對面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認為未來1對1課外輔導行業將會有兩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 這個行業給用戶提供服務的銷售方式發生變化,以前是誰的課時多,說明誰牛,現在不同,現在要體現效率,效率是通過用戶評價,誰的效率高,課時費就高,并且可以降低補課的頻率。因為你是名師,只要給予必要的輔助就行了,沒有必要成為他的拐棍。
第二, 一對一輔導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主要來自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我們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將這點體現在網上。
我們現在有一萬多名老師,但是我們不像別的機構一樣,倡導人人為師,我們需要職業化的老師。教師到我們這來自己定價,能拿走90%,他在這里能看到個人品牌提升,提高個人工作效率,課少價格高,家長是能夠接受的。老師也會有一個明確的往前突破的方向,比如如何更有效地和學生溝通,如何把學生擺在一個主體地位。
我們從去年就開始將國外的一些技術引入,做了相關的培訓,效果非常明顯。比如有一個教師經過培訓之后,接待第一個學生時就用了從培訓中學到的教練的方式,即只提問不回答,但是這種提問的方式能讓學生找到自己前進的方法以及解決的路徑。最后這個學生知道這個課程怎么學了,不用再上課了,那么這樣的一堂課就是一堂高效的課堂。
一對一行業中一旦把老師解放出來,可以讓老師去選擇自己需要的課程進修,思考自己應該是什么樣的老師,最終給一些孩子提供高品質的輔導和引領。
O2O平臺是一種趨勢,它肯定會成,但是誰能成功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趙曉林(京翰教育研究院院長)
地面教育機構變革時一定要做一個防火帶
利用互聯網思維將地面教學做到極致,形成接駁互聯網教育的萬向插座
我把京翰教育定位成互聯網教育或者移動互聯網教育一個安靜的合作者。傳統的一對一地面教育機構經歷了幾個階段之后,從形式上的個性化教育發展成為定制化的個性化教育,即教學進入標準化流程,教師的生產線、教材、課程、甚至老師的講義都是標準的,但是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學生的認知習慣完全變了,我們的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遠遠超過老師給予的東西,他們會涉獵一些我們老師所不了解的人文、社會科學等知識,老師如果還只是知識的搬運工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學生的認知習慣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凸顯的詞語仍然是個性化,但是很多機構實際上都沒有做好。
我們想用互聯網思維把地面上的東西做到極致,形成未來接駁互聯網教育的萬向插座。教學的過程可以用互聯網的教學工具進行支撐,但是整個教學階段應該不能脫離地面教師,因為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k12階段的孩子世界觀還沒有形成,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絕對不能少。如果一個k12階段的學生對著一臺電腦就完成整個人生的教育,那肯定是有殘缺的。我一直不愿意用在線教育這個概念,我認為他只能稱之為在線教學,他最根本的屬性還是一種工具,是教育大概念體系里面的一種輔助工具。
教育行業褶皺多,在線教育難以顛覆傳統教育
人的成長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無慮、他律、自律、自由。K12階段處于他律階段,需要有壓力系統迫使他去學習,教育的概念一定是線上的工具和地面的教育融合在一起的。線上教育可以做得非常華麗,有非常嚴謹的邏輯,但是缺少了k12階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完成率會低,但是我并不是在線教育的唱衰者,我相信在線教育將來一定會以一種特別實用的形式融入到我們的教學環節中。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提在線教育顛覆傳統教育了,因為教學是一件非常復雜的東西,這里面的褶皺非常多。但是我們線下傳統的一對一市場不是拔高自己和互聯網教育去斗,而是利用互聯網思維把地面的東西做到極致,成為一個安靜的合作者。
所有的東西都是有二八法則的,在線教育的老師最多有20%會掙大錢,剩下的80%還是需要地面去消化,所以我一直認為線下教育和線上教育不是矛盾的,而是融合的,未來的一對一輔導市場也是,只要有和時代接軌的創新精神,利用互聯網思維把地面做精細,自然而然和互聯網掛鉤,才會取得最終的成功。
地面教育機構變革時一定要做一個防火帶
京翰現在把原有粗放型的運營精細化及極致化,我們提出了一個口號,極致化個性輔導,把我們原來所缺的、原來在非正常市場生態下粗放經濟的東西重新做細。2008年、2009年時家長排隊交錢,現在似乎沒有那么熱鬧了,我覺得現在這種狀態才是正常。今后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教材、課程、服務還有整個運營體系精細化、流程化,要以客戶為第一需求。我把教學環節定位備課、授課、輔導、作業、考試、評價六步,只有地面上把這六步都做到了,才能與線上的環節相匹配。京翰現在做到就是踏踏實實把地面做好,但是已經有部分環節和線上工具合作,比如考試、作業、師資透明。
(來源:搜狐)